今年3月23日是第六十二个世界气象日,主题为“早预警、早行动:气象水文气候信息,助力防灾减灾”,旨在帮助各级政府和社会公众提升防范、应对气象灾害的意识和能力。
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气象工作面临新形势、新要求。按照“早、准、快、实用”的要求,将气象监测预报预警信息迅速转化为各级政府和公众的防灾减灾行动。聚焦极端灾害性天气和重点影响区域,加强监测预报预警服务,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极端灾害性天气具有广泛性、频繁性、反复性和并发性。过去30年(1990-2019年),全球91.6%的重大自然灾害、67.6%的人员死亡、83.7%的经济损失和92.4%的保险损失都是由气象灾害及其衍生品造成的。
在新的发展阶段,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的作用,对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要有效防范和化解气象灾害带来的各类风险挑战,最大限度减少气象灾害造成的不利影响和生命财产损失,不断提高经济社会抵御气象灾害的能力和抗灾能力。
报得准,是气象监测预报预警的生命力。天气预报准确率高,防灾减灾才能有的放矢。从科学角度来看,天气预报不可能百分之百准确,但气象工作者始终以百分之百的努力,致力于持续提升气象预报预测能力和水平。
早发,更好的发挥“消息树”的作用。提高预见性,做好事前、打好“先手棋”,让气象灾害“防患于未然、第一时间抵御、关键环节挽救”,做到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切实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
利用好,多部门共筑防线。不断完善与国家综合防灾减灾体系总体相适应的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和责任体系,围绕全链条、全领域明确各方责任;气象防灾减灾信息发布、应急响应、联动处置、效益评估等具体措施,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切实保障。
预警的及时发布可以帮助人们避开气象灾害,带来实实在在的安全感和获得感。
随着气象监测、预报和预警能力的不断提高,各种灾害损失进一步减少,为生命救援提前,帮助全国粮食生产获得丰收,通过灾害风险管理为经济生产提供支持,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逐年下降。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版权所有:爱博官方网站(中国)有限公司 苏ICP备19056296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南京